close
更新日期:2009/09/21 04:09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九二一大震震掉了台灣三千多億經濟損失,為推動災區重建,政府與民間又相對投入高達三千多億的經費;但其中台北市東星大樓卻直到今年八月,才終於重新建成,南投縣瑞岩部落遷村甚至延宕到今年八月才動工,直到今日、九二一大震正式屆滿十年,整體重建其實還沒完成…。回顧九二一重建,單是公共設施,就有近兩萬件工程標案,全國還有近十萬戶傾倒住宅須重建;當時首位擔任行政院重建會執行長的中國醫大校長黃榮村指出,災後第一年,公共工程發包率就達九十%,而近兩萬標案迄今已完成九十八%以上,比起其他國家災難,執行堪稱穩健有效率。而且,由於龐大資金投入重建,二十世紀末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台灣反而支撐出約四.六%經濟成長率而成亞洲獨強,算是不幸中另一大幸。但重建歷程確實未能盡如人意。監察院就曾在大震一年後提出缺失,防災體系未發揮功能、房屋毀損認定不一及慰問金發放不公,捐款未合理運用及監督不力,公共工程進度落後也有指責。又如,編列上百億三年整治中部河川、橋梁,兩年不到,就遭遇桃芝颱風,大部分工程付諸流水。花三億興建的竹山柯子坑新社區等重建社區,則是乏人問津。遷村與大樓重建,更屢屢流標延宕,台北金融中心大樓就曾荒廢七年之久。重建、遷村衍生問題最難解負責運用民間對政府捐款一百四十億的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前執行長謝志誠指出,截至去年十月基金會卸牌,這筆捐款共推動三十二項重建計畫,尤其政府限於法令而不易推動的住宅重建及災民貸款重建,協助了七十處大樓社區重建、五十一座橋梁重建、四三三六個弱勢家戶重建、一萬零二百四十位學生繳學雜費、一二七位失依兒少成立信託基金等,捐款執行率達到一一二%。但他也指出,倒塌的大樓是大震中最糾結人心的畫面,而大樓重建,則是重建中難度最高的工程,重建與不重建?遷不遷?意見整合相當困難。另外,遷村、重建雖大抵完成災民「住」的需求,但衍生的就業問題、債務償還等皆是挑戰。重建工作雖在九二一重建暫行條例二○○六年的期限劃上句點,但重建家園的美夢是否都已成真,還有待觀察,也將是今年八八水災重建的最大借鏡。
徵信社,徵信
徵信社,徵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